【】「神的众子啊,你们要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归给耶和华。」
大卫这首圣歌把“荣耀”归给全能的耶和华(1-2节 ),祂在大自然中掌权,又启示祂自己(3~9节 ),祂以“力量”和“平安”赐福祂的百姓(10-11节 )。耶和华的名(耶威 )在这首短短的诗里出现了十八次。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神的众子”。大概指天使(但有人认为那是指神的子民 )。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赞美诗,歌颂神的伟大和全能。可能用于住棚节或庆新年。诗中七次提到“耶和华的声音”,强调神话语的力量;属《诗》中最早的诗歌。诗人呼唤天上众军同赞耶和华(1~2节 ),继之描写神的威严和祂话语的力量(3~9节 ),末后为神的众民祈求。
――《启导本诗注释》
“神的众子”指众天使,他们是神的使者和仆人。
――《启导本诗注释》
「神的众子」:常指星宿,在这里乃指在天上侍候神的使者。
「能力」:或作「赞美」。
――《串珠圣经注释》
歌颂掌管自然的耶和华。(25-28篇 )是诉说悲哀的悲叹诗,29、30篇是感谢称颂神救赎事工的敬拜诗。本诗与(19篇 )相同,题材取自雄伟壮丽的自然现象。结构比较简单:①呼吁人加入敬拜(1-2节 );②以自然为题材的敬拜内容(3-9节 );③宣告神必赐福敬拜者(10-11节 )。本诗的核心词“耶和华的声音”,重复了七次。“耶和华的声音”,指神临在气动山河的雷声中、护理自然与人类。圣徒不仅要聆听庄严的雷声,也要侧耳倾听神微小的声音。
――《圣经精读本》
神的众子是「~e{li^m的众子」。这大概不是像对假神的挑战,而是,那里再度出现这用语 )对天使的呼召。以下引用了这两节,可是在那儿是泛称人类。真崇拜的两项主要因素,都出现在这呼声中,即归给(或「给」 )和敬拜(或「屈身」 ),因为前者征召心思──包括「心与手与声」──来宣扬神的伟大,后者征召意志来采用仆人般的谦卑态度。
──《丁道尔圣经注释》
【与乌加列赞美诗的比较】
这篇诗与乌加列文学关系密切,超过任何诗。一位经常被引证的学者,甚至认为这诗原本是一首腓尼基/迦南人的赞美诗,修订改编后成为希伯来宗教集成的一部分。诗中提到的三处地方,据称都是位于叙利亚(6~8节 )。并且据说这诗的用语、概念,甚至文法结构,都是像乌加列文献过于像旧约。本诗虽然有足够的对应和类似之处,可以辨识到类似迦南文学的成分,迦南原著则至今未能证实其存在。再者,所有被鉴定为源自迦南的成分,在其他明显属以色列的文字中也有出现;因此,这些成分只能证明以色列和迦南在语言文化上,大体上有共通之处。诗人可能是将一些巴力的职能加诸耶和华。其用意主要是高举耶和华,传扬祂的荣耀,不是驳斥巴力。另一方面,诗人如果不过是选择模仿迦南原著写作,将赞美的对象由巴力改为耶和华,这一点就不会构成问题。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神的众子】
在迦南神话中,「众大能者」(和合本「神的众子」 原文直译「伊罗兴〔elohim〕的众子」 NIV「大能者的众子」 )是诸神之王伊勒属下的次等神祇。在旧约之中,他们是在耶和华天庭聚会的天使,,,,,,。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引言:诗人邀请神的众子同来赞美神。
――《串珠圣经注释》
邀请人加入敬拜。用作圣殿正式礼拜的入礼颂(96:7-9,。
――《圣经精读本》
【】「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他,以圣洁的妆饰敬拜耶和华。」
“以圣洁的妆饰”,或以圣洁为衣服。虽然两种翻译都可接受,但这里显然指神的圣洁,而不是人的圣洁。其意思是“要因耶和华圣洁的光芒而敬拜祂”。这句话也出现在:;;。
――《诗雷氏研读本》
「敬拜」:应是「跪拜」。
――《串珠圣经注释》
请注意在天使的敬拜中荣耀与圣洁二词,这正是撒拉弗赞美的主题,「圣哉」是论神的本质,「荣耀」则指一切从祂发出的。祂身为造物主,荣耀遍满全地,正如撒拉弗所唱,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则是有关祂是怎样一位的启示,藉祂的话语和所成就的事,告诉祂的众仆人。真敬拜就是以爱和赞叹,将这一切向祂响应。圣洁的妆饰之翻译完全有可能,不过这词的直译应为「圣洁的光辉」(NEB 参 AV、RV )。此词也出现于,;;;虽然所有出处都可以采用这两种译法,但最后一处较适用「直译」,那里显然是论神的圣洁,而不是指人。因此,这里或许应当将此句解为「为(祂 )圣洁的光辉敬拜耶和华」。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声音发在水上,荣耀的神打雷,耶和华打雷在大水之上。」
雷声是神威严的表征。造物听到神的声音所表现的震动,正是神荣耀能力的彰显。“大水”和“水上”都是指大海或泛滥的洪水。祂发声音使大水纳入界限中。
――《启导本诗注释》
在大水之上: 描绘暴风骤雨、雷声轰鸣,暗示神掌管全宇宙的威严权能。
――《圣经精读本》
耶和华的声音立刻经解释为雷声;但这里强调是祂的声音,宣扬祂创造的能力,而不仅是大自然的声音。轰轰的雷声响自海际,超越波涛的怒吼,欢庆耶和华是全权的主,是审判者。
──《丁道尔圣经注释》
【声音如雷】
古代近东文学形容风暴之神的声音,打雷时可以听见的段落,俯拾即是。乌加列和亚马拿文献中的巴力,以及亚述文献中的阿达德都是例子。这话亦经常用作耶和华的描述。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大卫描述一次强大的雷暴,这场暴风雨从西面的地中海刮起(3-4节 ),猛烈地横过“利巴嫩”和“西连”(黑门山 )的山脉,再下迦南(5~7节 ),最后消失于“加低斯的旷野”(8-9节 )。“火焰”即闪电。
――《诗雷氏研读本》
赞美的原因:诗人赞美神,因神显出无比威荣,而雷霆 ── 神的声音 ── 就是这种威荣的一个表记。这段可分为三幕:
第一幕描写神的声音临到大洋(3-4 ),
第二幕是神的声音在树林中所产生的效果(5-6 ),
第三幕是神的声音在旷野所产生的果效(7-9 )。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声音大有能力,耶和华的声音满有威严。」
【】「耶和华的声音震破香柏树,耶和华震碎黎巴嫩的香柏树。」
关于粗壮的“利巴嫩的香柏树”,参看的脚注。
――《诗雷氏研读本》
黎巴嫩的香柏树为树中之王,华美、结实。神发声可震裂香柏树,何况祂自己。
――《启导本诗注释》
震碎: 近东地区很少有苍郁的丛林,香柏树代表魁梧的巨树。诗人看到震动香柏树的自然威力,身临其境感到掌管一切的神之临在,栩栩如生传达这种信息。
――《圣经精读本》
【】
可与以下相较,那里预言,在耶和华的日子,香柏树和一切高山峻岭,就是人看为了不起的,到最后都要被折服。每一次神能力的彰显,都令人想起最后的审判,不过在本篇中,最重要的心情是兴奋雀跃,可以从9c节的欢呼声中看出。
──《丁道尔圣经注释》
【树震破,山跳跃】
在描述巴力建筑宫殿的乌加列神话中,巴力在登基之前发声如雷,地的高处因而跳跃或震动。几句话之后,他又被形容为右手拿着香柏树作为武器。同样,一首赞美玛尔杜克的诗歌也说他声音如雷,使地震动。他的话语是冲去落拓枣树(lotus tree )的洪水。译作「跳跃」的希伯来语动词不时有人以为是嬉戏、跳跃一类的动作,但较有可能是指整群羊走路时上下波动的情景。用这字来描述地震时地面的起伏最是合适。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他也使之跳跃如牛犊,使黎巴嫩和西连跳跃如野牛犊。」
西连是黑门山的腓尼基名。黎巴嫩和西连都是连绵的群山,在神的声音下,居然如受惊的小牛般跳跃。
――《启导本诗注释》
应作「祂使利巴嫩像牛犊一样舞蹈,使西连像小牛一样跳跃」。
「利巴嫩」:以出产木材驰名。
「西连」:是腓尼基人给黑门山的称号。
――《串珠圣经注释》
【西连】
西连即是黑门山,在诗歌中与利巴嫩交替使用。西连和利巴嫩可能在乌加列文献对句中用作对偶,但未能确定。这两个地方在《吉加墨斯史诗》中明显用作对偶,因为它们在吉加墨斯和恩基杜向胡瓦瓦所发动的战事中被打散。二者在亚喀得文献中亦有提及,证明不是迦南文学独有的字眼,而是出现于古代近东各处的文献之中。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耶和华的声音使火焰分岔。」
可译作「耶和华的声音放射出火焰」(雷电闪耀 )。
――《串珠圣经注释》
使火焰分岔: 诗人以敬畏的心描绘劈空而来的闪电与震耳欲聋的雷声。诗人并未因可怕的自然现象感到恐惧与不安,反认为那是神的启示,由此得到莫大安慰。
――《圣经精读本》
分岔直译为「劈砍出」,七十士译本此处为「分裂」(参 AV、RV )(或是它采用了类似的动词 )。这里是描述闪电,也许是藉劈砍时会生的火花为喻,好像用打火石一般;也可能是描绘闪电像叉子般分岔(「分裂」 )。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声音震动旷野,耶和华震动加低斯的旷野。」
加低斯在巴勒斯坦南方,为沙漠地带。
――《启导本诗注释》
震动加低斯: 雷声的轰鸣久久回荡在加低斯的旷野,读者仿佛身处加低斯,亲耳听到雷声。对恶人,这声音必引起极度的恐惧;对义人,则是胜利的欢呼。
――《圣经精读本》
【加低斯的旷野】
乌加列文献中也有论及加低斯的旷野或大草原,据信是在黎巴嫩境内,奥朗底河附近之加低斯市的一带。它有又可能是指南方的加低斯巴尼亚。以色列人在旷野四十年时,有很多时间是在此度过。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震动……震动……惊动等字是互相关联的,是一个动词的一部分,这动词基本上是描述扭动或回旋,或是生产时阵痛的模样,或是舞姿:它生动地描写出旷野沙暴与森林动荡的光景。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声音惊动母鹿落胎,树木也脱落净光;凡在他殿中的,都称说他的荣耀。」
“惊动母鹿落胎”亦可译为“像橡树旋舞”。将橡树和“树木”对仗,但不若使怀胎的野兽早产更富形像力。
――《启导本诗注释》
应作「耶和华的声音震撼橡树,叫树木的叶子剥落」。
――《串珠圣经注释》
第9a节,RSV(参 JB、葛利纽 )将传统的元音修改(原文没有元音 ),读成橡树,而非「红母鹿」。这种译法避免了从极其壮观的场面突然转到较隐晦、又不具代表性的情景,而若对这篇诗熟悉的人,或将它神秘化的人,读到这句,难免会感到很困惑。此外,(NEB )对第9节第二部分的译法,「使孩子早产」,或许可以讲得通,不过听来颇痛苦193,而这似乎不应当是如此大规模风暴的最高成就。最简明的译法,树木也脱落净光,颇能将高潮持续推进,不至于有突然跌落低潮的现象。
至终的高峰是那回应的呼喊「荣耀!」这是出于谦卑、喜乐和了解的心。由此可见,对有些人而言,风暴不是无意义的突发事件,也不是敌对的力量,而是耶和华的声音,从祂这番作为中我们可以听到。希伯来文(若经文正确的话 )还更进一步,不只是凡(all ),直译是「凡所有的」(all of it ),就是包括圣殿中的一切东西。有些解经家认为,这是指天上的圣殿;可是地上的殿既是其「形状和影像」,透过其结构和礼仪表达出神的圣洁与荣耀,就应该用比大自然能力的展示更明确的方式,达到这样的目标。而物质盖造之殿所要表达的,更是神对祂活的灵宫的心意,无论是团体或个人,,凡属这灵宫的每一部分都应当呼喊:「荣耀。
」──《丁道尔圣经注释》
【】「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
“洪水”一词的希伯来文除了这里之外,就只出现在创世记第六至十一章;因此,大卫可能是提到挪亚的洪水。
――《诗雷氏研读本》
神用话语立定天地,将诸水分开,又使天下的水聚在一处,为混沌理出秩序。此处“洪水泛滥”可指创造时的光景,也可指挪亚时代的大水。
本节和11节说明全能的神要拯救祂的众民。世界虽慌慌不定,但神稳坐其上,赐平安给属祂的人。
――《启导本诗注释》
译为洪水之字很重要,因为它只在创世记第六至十一章,描述挪亚的洪水时出现过。那次大自然的力量有目的地倾盆而泄,实为最明显的例子。第10节动词的时态,强调了局势已定:「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过去式 ),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现在式 )」(JB 参 RV、葛利纽 )。
──《丁道尔圣经注释》
【】
在洪水之上坐着为王在沙马士庙出土的一块来自新巴比伦王纳布阿普拉伊丁纳(Nabu~Apla~Idinna )时代的泥版,刻有太阳神沙马士在宇宙性大山的山脚下坐于宝座的场面,旁边几条波状曲线,相信是代表宇宙性海洋。这与本节耶和华在洪水(译作天上之海更佳之上坐着为王的场面非常相像。在这方面,值得留意的是在亚喀得语中,「洪水」一字亦可解作混沌怪兽。更明显的,是洪水在亚喀得文学中被视作神明的武器之一,有时甚至是君王或神祇的描述性称号。洪水可以在战士的前面开入战场,神明也可以在参战之前披上。桑希阿达德五世描述宁努他神是乘驾在洪水之上,被高举的主。希伯来语「特洪」(tehom 和合本译作「深渊」、「深水」等 )一字是指地上的宇宙性大水,反之,这字「玛布尔」(mabbul )则是代表天上的宇宙性大水,这是雨水的来源。按照创世记六至八章,挪亚时降到世上的就是「玛布尔」。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结语:诗人深信这样威荣,且以洪水为宝座的耶和华必永远为王,祂也必赐福给自己的百姓。
这篇诗以「荣耀归神」开始,以「平安归人」结束。
――《串珠圣经注释》
洪水泛滥之时: 以创世纪6-11章挪亚洪水为背景,强力暗示神是掌管大自然的君王。“既然有全能神的如此祝福,就无所惧怕”,给人极大的安全感。
――《圣经精读本》
【】「耶和华必赐力量给他的百姓,耶和华必赐平安的福给他的百姓。」
可以译为祈祷,像RSV,但视为简单未来式可能性更大:「耶和华必赐……,耶和华必赐福……」。因此,本诗的结尾乃表明,神的大能并非徒然彰显其能力,而是祂施行审判(洪水-10节 )与拯救的工具。德里慈的注解讲得很好:「最后一个字平安,好像彩虹跨越过本篇诗。一开头,本诗显示天开了……;而最后则显示神的子民在地上得胜,在祂可怕的忿怒倾倒时,仍蒙平安之福。起头是在至高处有荣光,结束为在地上有平安。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28- 29篇 )】
1有学者认为:诗人的祷告里没有表明他受到任何逼迫,大概他是在陷于身心或灵性的低潮时向神发出这祈祷。你若有类似的低潮,怎办?
25节的恶人是不认识耶和华的人吗?
3诗人能心中欢乐,用诗歌颂赞神;这是因为神叫他凡事顺利,毫无险阻么?参13:5; 。
4大自然的现象唤起诗人去敬拜神的威荣。你居住的地方有那些常见的大自然现象?试从这些现象联想到神的属性或作为。
──《串珠圣经注释》
【荣耀归给耶和华】
在风雨雷电交作时候,我们众基督徒不可忘记,天上众天使们正在举行崇拜聚会。天上的天使尚且这样的信赖和镇定,为何我们要彷徨恐惧呢?
笔者曾一次在台风暴雨过后,天空仍有风雨,黑云密布,乘坐飞机飞往国外,那时真担心班机会延时脱班停飞,但仍然起飞。当飞机起飞十分钟内,心中仍有点担心,怕会受天气影响发生意外,经过飞机勇力一一冲破密布黑暗云层,飞机被大雨冲洗,如领受神的洗干净般,而反照神的荣光。原来已飞上了大气云层上,感谢主,天上的荣耀是那么美丽、光彩、安详、平静。
圣洁乃是神的特性,是信徒因蒙恩借着圣灵从神所得的美德,人自己所有的好处在神面前看为「污秽的衣服」,凡到神面前的人,只可用他所赐的圣洁来见他。这圣洁就是主耶稣因自己的功劳白白送给信他的人。神的众圣徒终有一天都要得胜,完全成为圣洁,在他面前敬拜他,就必须现在洁净自己,靠圣灵成为圣洁。
古教会史记载四十个罗马兵,因信耶稣被定罪死刑,他们赤身被带到冰湖上冻死。但他们可反悔,在那生死关头的夜间,谁肯改变信仰,可上岸向监刑官反悔,就可免刑。
那天晚上,站在岸上有一个哨兵,看见天使飞在殉道者的上空,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头上,放一个冠冕,并接他们上天,登时满天歌声——「四十个殉道者,四十个冠冕。」最后一齐都升天去了。只有一人的冠冕仍旧悬在空中,似乎无人接受。忽然那个哨兵听见一个人的脚步声,举目一看,原来四十人中的一位,临阵退缩,走近他的身旁要反悔,不愿殉道。那哨兵惊奇望他,即将自己衣服徽章脱下递给他说:「蠢汉,如果你看见我今晚所看见的,你决不会舍弃你的冠冕,现在来,你站在我的岗位上,我愿意去承受你的福份。」他马上赤着身子走上冰湖,为主殉道。因为他知道是与主及众徒同受苦,反觉荣耀。
据说,法国皇帝拿破仑被囚在圣吓勒拿岛屿,过着失望落魄的生活,当他将离世之时,向天长啸,喊着说:「亚历山大大帝、查理曼和我都曾以武力建设了大帝国,如今我们的江山何在?唯独拿撒勒人耶稣,以爱征服了世界,全世界的人愈来愈多的人跟从他。啊!拿撒勒人耶稣呀,你胜利了。
」——林政杰《诗的讲章》
【 神的声音震破了香柏树,真的吗?是怎样的?】
黎巴嫩的香柏树是巨型的树木。它高可达36公尺,周长可达9公尺,若一个声音就能把它震碎,那一定是神强大的声音。西连是指黑门山。所有可见之物都在神完全掌管之下。
――《灵修版圣经注释》
【】「凡在祂殿中的都称说祂的荣耀。」
【耶和华坐着为王】这首诗描述暴风雨云集在地中海之上,也在巴勒斯坦的地土,最后大量雨水在巴珊与基列的草原。这一景象看起来多么不同,对世人来说,这会引起极大的恐惧;对神人来说,因他在圣殿里躲藏,非常安全,这众多的声音好似经过自然而宣告神的荣耀。许多风暴都在现在扫荡这世界,我们站着观望的地方,必是神所在的圣所。
有些事看来在过去、现在与将来似乎是可怕的,一切令人惊恐,但最后必显明神的荣耀。神的儿女啊,你要以忍耐的信心等候。耶和华是王,祂必永远坐着、为王,一切都在祂管治之下,因为万有都是本于她、借着祂、归于祂,将荣耀归给祂,直到永远。
我们的身体是圣灵的殿,不也应称说祂的荣耀吗?我们常重复地说:荣耀归于圣父、圣子与圣灵,我们的心应怎样受感动。在外面有扰乱与风暴,混杂与荒凉。在你心中的祭坛,时刻有这样称颂的话:「荣耀归于至高神!」
荣耀归于至高之神,纵然受苦,生命仍得保障,或生或死,总是主的人。
──迈尔《珍贵的片刻》
「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
西北风从地中海上吹起,挟着乌云南下,卷过利巴嫩的丛林,从西连(黑门 )山脉,向南方吹去,到荒漠的加低斯。仿佛是神向世界宣示祂的威严和大能。
乌云驾乘着狂风疾驶,没有甚么能阻挡。云中有阵阵的闪电,随着火焰分岔的舌头,响起隆隆的雷声,像是耶和华的声音向世人说话。
利巴嫩的山上,满布着高大挺直的香柏树,真是可作栋梁之材,但随着闪电击打,在雷声中碎裂倒下去。在电光和雷声夹着狂风暴雨下,山冈也仿佛在跳舞。世人常会倚靠有权势的人,投奔大树荫庇,或托身以为靠山;但在神的忿怒之下,现出完全是不可靠的。
大风暴表征世界秩序的变易,摇动。今日宝座上的君王,明天变成了阶下囚。“你们不要倚靠君王,不要倚靠世人,他一点不能帮助。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他所打算的,当日就消灭了。以雅各的神为帮助,仰望耶和华他神的,这人便为有福。”。好像神曾借着巴比伦,惩罚恶人,管教祂的选民,是要显明神有最高的主权。
世界的混乱使我们失望,罪恶普遍猖行,好人成了他们的猎物,像是神忘记不管了。但在神完全管理之下,为了要成就祂的旨意,也是为了祂子民的利益: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
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
耶和华必赐力量给祂的百姓,
耶和华必赐平安的福给祂的百姓。
神从空虚混沌之中,创造出大地。掌管历史的神,也能从混乱无序的世界中,使万事互相效力,使爱神的人得益处,成就祂自己的计划,至终得着荣耀。
如果我们明白神的旨意,像诗人知道这诗的结构,能在启首时就说:神的众子啊,你们要将荣耀能力归给耶和华,
归给耶和华,要将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归给祂,
以圣洁的妆饰敬拜耶和华。任凭世人经营罪恶,属神的人要持守圣洁,归荣耀给祂。
── 于中旻《诗笺记》
【 神的能力,突破了洪水的困阻,也可以突破我生命中的难处吗?】
纵观历史我们看到,神通过对自然界所行的无比神迹显示了祂的权柄。例如大洪水(参创6-9 )。神应许要继续显示自己的全部权柄。保罗敦促我们要理解神的权柄有多大。使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同一权柄在帮助我们面对日常的问题。当你感到自己软弱和有限的时候,不要失望。要记住神可以给你力量。神控制受造物和使死人复活的权柄也与你同在。
──《灵修版圣经注释》
【神赐力量与平安】俗语说:平安便是福。「平安」
二字值千金。哲学家说:人类与生俱来便有一种天然的本性,寻找爱与平安。
有人问大音乐家海登,怎么能写出那么轻松愉快的乐章来?他说:「我只不过把心中从主来的平安喜乐情景翻译出来而已。当我耶稣基督的恩惠在我的身上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喜乐,那喜乐平安的音符,便很自然地从我的笔尖跳跃歌舞出来。」
某君聪明过人,学识超众,家庭原无信仰,自称为一位怀疑者。以为人生一切全凭自己的本领技能,抱着人定胜天意念。他又娶得一位秀外慧中的贤内助,家庭快乐,生活美满。他从来没想过宗教信仰,也不欢迎人家对他提及信耶稣的事。
想不到在某一个暴风雨中此君受重伤,精神受了打击,被送入精神疗养院。终日喃喃自语,胡思乱想,无法安定。最头痛的情况是他满存疑心,认为人家将毒害他、谋杀他。对于送来的食物,派来的护士,他都不能置信。他只希望早日死亡,却不知道死后如何?失眠症加剧,病况也日渐沉重。
某日布道队到院探访慰问,递给他一本新约圣经,并为他迫切恳祷,奇迹跟着发生在晚上半夜黑暗之中,他忽然发现室中亮光四射,一个声音对他说:「信靠我的必得平安」。立刻在他生命中出现神迹,恐怕不安如同巨石由心头落地,使他由怀疑变成深信,加深他对全能者神的信心。不久病愈出院,加入教会,成为一位敬虔的信徒。
当暴风雨后,所呈现的是一片宁静。诗人虽见狂风暴雨,但在心中,却有神所赐给他的力量与平安。
——林政杰《诗的讲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