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所立的根基在圣山上。」
在这首赞美耶路撒冷的诗歌里,诗人描述锡安的荣美(1~3节 ),锡安与列国(4~6节 ),以及锡安的喜乐(7节 )。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篇赞美诗,但因以锡安为颂赞对象,故又称作“锡安歌”,与四十六、四十八、七十六、一二二、一三七篇属同一类。全诗歌颂锡安为“神的城”,为祂所爱护。学者对4节里头的外邦有不同的解释:1,拉哈伯(埃及 )、巴比伦、非利士、推罗、古实(尼罗河上游区 )等是世界国家的代表,预言锡安有一天会成为全球敬拜神的中心,连与神为敌的国民,都会成为神的子民;2,指外邦归向神的人,他们来到耶城过节,锡安成为神国的中心;3,指分散在各地的犹太人,虽在外国出生或寄居异邦,个个当作在锡安出生,是这城的公民。无论作何解释,都可看作诗人赞美锡安时,向各族各民发出呼唤,齐来敬拜独一真神。第4节的译文故可作:“看哪!拉哈伯、巴比伦、非利士、推罗和古实啊,我要这样记录下承认我名的人,这人在锡安出生”。
――《启导本诗注释》
将要到来的宇宙性国度。本诗是以色列自巴比伦归回后所写。回到故国的百姓,虽然建造圣殿,却因自己微弱的势力失望。诗人受到圣灵感动,欲添加他们的勇气写了这首诗。本诗蕴含宇宙性的伟大信息 :教会的圣洁、普世性;神无条件的恩典;圣徒的坚忍不拔。从诗中,可以发现超越犹大、全宇宙的神。按照诗的预言,借着耶稣基督成就的救赎事工考察这首诗,便会为神超越时空、周密的护理喝彩。
――《圣经精读本》
【】
神建立了“ 锡安” ,神爱它,神也谈及它的荣耀,,。
――《诗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篇称颂锡安的诗。诗人称颂锡安:耶路撒冷满有荣耀光辉,因神亲自把它建立在锡安山上。
――《串珠圣经注释》
属神之城的圣洁。首先指当年的耶路撒冷圣殿,其次意味借着耶稣基督建立的教会。本诗尤为突出后者。
――《圣经精读本》
【】「他爱锡安的门,胜于爱雅各一切的住处。」
锡安由神奠立根基,是祂治理的王城,祂爱此城甚至胜过以色列其他的城市。“雅各”指以色列。“锡安的门”代表整个城。
――《启导本诗注释》
「锡安的门」:代表整座城市。
「雅各一切的住处」:乃指以色列其他的城市。
――《串珠圣经注释》
【】「神的城啊,有荣耀的事乃指着你说的。细拉」
说一字,引介了一段神谕,而荣耀的事不仅指一般性的声望,更特别指以下几节要讲的事。锡安的荣美正是它的王,与其中登录的子民。
──《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要提起拉哈伯和巴比伦人,是在认识我之中的。看哪,非利士和推罗并古实人,个个生在那里。」
“拉哈伯”代表埃及。参看的脚注。到了千禧年,所有人都要做王国的民(“生在那里” )。
――《诗雷氏研读本》
看本篇题注。神将记录下一切承认祂名的人,象出生在锡安王城中的公民一样保护他们,不容受到任何伤害。
――《启导本诗注释》
「拉哈伯」:埃及的别号。
「古实」:是今天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新约作埃提阿伯 )。
全节可译作「拉哈伯和巴比伦、非利士、推罗和古实啊,我要这样记录有关认识我的人:这不生在那里」。
――《串珠圣经注释》
拉哈伯: 指埃及,巴比伦: 指入侵以色列的国家,非利士: 指邻邦,推罗: 指富庶之国,古实: 指远方国度。指全然堕落的整个世界。生在那里: 诗人三次重复这句话(4-6节 ),是为强调惟有神是救恩的源头。
――《圣经精读本》
【拉哈伯】
拉哈伯是被神所杀的海怪之一,,。勇士神祇(在巴比伦是玛尔杜克 在乌加列是巴力 )在巴比伦和乌加列的创世神话中,与海怪和牠的党羽作战,把牠杀死,其方式与耶和华相似。在本节等经文中,拉哈伯是埃及的象征式称号。但拉哈伯一名尚未在任何经外史料中有出现的例证。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拉哈伯这名字,是古老的东西?是……】
拉哈伯是古近东诗中有名的妖怪,是神的敌人。它的名字用在这里来代表埃及。埃及是神百姓的传统敌人。
──《灵修版圣经注释》
【列国名单】
本节没有寻找历史背景的必要,因为名单所列的是将会认识耶和华的一部分国家。这名单包括了超级强国如埃及(拉哈伯 )和巴比伦,近邻如非利士(在西南方 )和推罗(在西北方 ),以及远方的邦国(埃及以南的古实或努比亚 )。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
全宇宙皆可加入神国度。诗人预言神的恩典将借着锡安彰显在全宇宙。恩典:①施予完全堕落的人类(4节 );②没有差别地施予全宇宙(5节 );③带来完全的祝福(6节 )。此预言已借着耶稣基督成就在我们身上。因此,我们当晓悟得救并不是出于自己的义,乃是靠着主的恩典,常存感恩之心。
――《圣经精读本》
这则神谕,或宣告,带有官方正式的形式,不仅第6节如此,第4节的第一个希伯来文亦如此:「我要宣布」(RV )──这彷佛是在全国聚集时所作的正式声明。那是极重大的一个场合。外邦世界的代表,要登录于神的城中作子民。他们的地位用两种方式宣告了出来,每一种都强烈表达其重要性。对神而言,他们算为认识我之人,这个称呼甚至此「敬畏我的人」(参 更高贵。对神的子民而言,这些人不是仅算归化之民;就像保罗对自己罗马身分的说法,他们也可宣称:「我生来就是公民」(参 。这必然是讲福音的时代,不可能指别的时期。
此处的名字选得好:拉哈伯(即埃及 其恐怖怪兽,与巴比伦,是以色列旁的两个大国与她的逼迫者;较靠近的,是非利士──以色列从未能摆脱的仇敌,与推罗──富商之邑;最后是衣索匹亚(或「古实」 )──较远诸国的象征。
重复句:这一个生在那里,在本段中愈来愈明显。在第4节,它引起一个问题:「在哪里?」;第50节回答了这个问题(锡安 ),但这答复缺乏权威,而第6节则补以耶和华的认可。这里题到祂的「生命册」,是祂亲手写的(参 ,名在册上的人才能进城 而地上的列王将带他们的荣耀进去 )。
──《丁道尔圣经注释》
【】
诗人描写锡安的伟大:外地人都要来锡安敬拜神,好像入籍,成为锡安的市民,而神也给他们登记注册,把他们当作在锡安出生的公民。
――《串珠圣经注释》
【】「论到锡安,必说:“这一个那一个都生在其中。”」
本节有的译本作:“至于锡安,却是母亲,人人都生在其中,至高者还要亲自坚立她”。
――《启导本诗注释》
古译本作:「论到锡安,人要称它为母亲;人人都生在其中,至高者必亲自坚立它」。
――《串珠圣经注释》
这一个那一个: 预表将来借着主的恩惠得救的人,会无限增多。
――《圣经精读本》
本节有两处需要说明。第5a节,七十士译本加了「母亲」
一字(这个字的希伯来文是两个字母 可能在抄马所拉经文时遗漏了 );因此NEB以较自由的笔法译为:「锡安将被称作母亲,世上各族的人都由此而生」。这译文与马所拉经文(RSV照此译 )意思相同,但更清楚。保罗在写时,显然想到七十士译本:「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她是我们的母亲。」
第5b节中,~elyo^n,至高者一字,在全句中的位置有些特别,所以有一种可能,这字不应视为专有名词(即英文不当用大写 ),而解为:「因祂自己要建立她,成为至高」。这个字在中曾如此用,而的用法更接近。
──《丁道尔圣经注释》
【】「当耶和华记录万民的时候,他要点出这一个生在那里。细拉」
神在万民的户籍册上登录属祂子民的名字时,会记下他们的出生地是锡安。
――《启导本诗注释》
耶和华记录: 也可译为“耶和华将亲自按照生命册所记录的数点其民”。
――《圣经精读本》
【记录万民】
古代属于王室领地的城市通常是行政机关(主要由王的亲戚组成 )的所在,并且享有某些特权,如:豁免赋税、徭役、兵役、牢狱,以及享用最美丽、最豪华的建筑工程。例如在巴比伦,尼普尔、西帕尔、博尔西帕等城由于是宗教中心而不是政治首都,也在享有这些特权(称为 kidinnutu )的城市之列。政治首都如尼尼微、巴比伦等,也得到类似的地位。一般假定是有记录把享有这些特权的人登记在案。诗人在此暗指的是在锡安出生的人所有的特殊地位。
──《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歌唱的、跳舞的都要说:“我的泉源都在你里面。”」
“我的泉源都在你里面”:全地认识神的人都会载歌载舞欢唱:“我们都是从你而出”。
――《启导本诗注释》
这些外国人要指着锡安说:「你是我的泉源」,是我生命的源头(36:9)。
――《串珠圣经注释》
歌唱的、跳舞的: 是重生的基督徒当有的样式。我们当悔改,将为属世担心、忧虑的阴郁生活,变为日日喜乐、赞美神所施的救恩及所赐的永恒盼望。你: 指锡安城,亦指教会。教会应当成为圣徒生活的支持。我们应彼此劝勉,借着圣徒之间的相交分享神的恩典,。
――《圣经精读本》
本节是对第4~6节之光景的回应,也是对第1~3节所陈述之实况的反响。这是颂赞方式中最欢乐的两种:参,,。这个最后的欢呼,也像本诗其余部分一样突兀(甚至说字也未写出 让人自己去体会 ),因此各种译文在润辞时,所加的修饰也略有不同。RSV将希伯来经文的意思表达得相当不错,显示锡安不仅是前面所形容安定、荣耀的城,也充满了欢乐与朝气。在你里面,文法上可指耶和华,或指城;由上下文看来,后者较合宜,就像:「有一道河,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欢喜」,或像以西结书四十七章更进一步的发挥:从圣殿门坎流出的河,将使沙漠变为绿地。
──《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87- 88篇 )】
187篇赞美锡安的诗使你对新耶路撒冷有什么联想?, 11-27。在充满纷争,种族歧视、人际隔膜的世代中,你会憧憬着新圣城的出现么?
288篇里,诗人的痛苦来自那两方面?参3, 8, 9, 18节。他若得到亲朋的关心和支持,他的痛苦会减轻么?由此你得到什么提醒?
3诗人在极痛苦的情况下,对神是否仍存盼望?你可否从88篇的祷告中看出来。
──《串珠圣经注释》
「耶和华所立的根基在圣山上。」
建筑物不在于其外表华美,而在其根基稳固;因为建筑的目的,是为庇护人不受气候和外物的侵害,以安全为首要的条件,根基不好,是最不安全的,正用的时候就败坏了。
水流的作用在于滋润人畜和植物,洗涤并坚固;如果泉源出了问题,自然就不能达到这目的。但好的水源,能够滋润作物,结成美好的果实。先知以利亚被接升天,以利沙接续他,并得到加倍的灵感动。他所行的第一个神迹,是改变耶利哥恶劣的水源。诗人说:耶和华所立的根基在圣山上。
祂爱锡安的门,胜于爱雅各一切的住处。
神的城啊,
有荣耀的事乃指着你说的。这不是说,神有地域性的偏爱;更不是说,神会恨其他别的城邑。神眷顾耶路撒冷,拣选它,在那里建立为祂立名的居所,有神的同在,成为全地的赐福,是特别的荣耀。
主耶稣在雅各井旁,曾对撒玛利亚的妇人说:“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同样的,耶路撒冷是救恩泉水的发源。在新天新地里,生命水的河,是“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表明主是一切赐福的中心。
在这诗中,有一项极特别的事。本来神一再嘱咐祂的子民,要与外邦人分别,不可同他们混杂,效法他们的风俗;现在却说,“拉哈伯”(埃及 )和“巴比伦”,这两个以色列的传统敌人,是认识祂的;一向侵扰以色列的非利士,推罗,并古实人,也生在耶路撒冷!当然,这不是历史的事实,也不是传统的教导;而是预言到万族要在耶稣基督里面得福。因为祂在耶路撒冷城外的各各他十字架上受死,为全世界开了救恩的泉源,使“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
在基督里,并不分犹太人或外邦人。凡借着信耶稣基督而蒙恩,重生得救的人,因圣灵感动,受心灵洁净的割礼,就是生命册,上有分,被记录在真以色列人中。但混迹麦子中间的稗子,要被拣出去;因为神知道他们是否“生在那里”。那在生命册上有名的有福了,里面有主活水的泉源,有永远的福乐。── 于中旻《诗笺记》
【锡安为主宠爱·美丽怀古诗】
将迈入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报导四则:日本东京湾地上五百层摩天楼,日本地下辟城市开创新世界,日本海上都市现代方舟,暨香港海底停车场的新点子。
日本大林建设公司已完成一幢五百层摩天楼的设计图,将在东京兴建,利用先进防震技术。
这幢大楼名为「太空城二○○一」,楼高二千零一公尺,施工需时二十五年,总工程费需三千二百六十二亿美元,可容纳三十万人,除了办公区和住宅区之外,尚有设置饭店、医院、公园或国际会议中心的空间,使用的高速电梯可在十五分钟内抵达顶楼。
这幢大楼下大上小,呈三角形,发生地震时可吸收震波,还开了若干风洞,飓风来袭时,强风可穿洞而过,不致全力吹击大楼。
日本人规划其二十一世纪的「美丽新世界」——地下城市。「大深度地下」可容纳五十万人活动,方圆四八五平方英里遍布各式建筑物,自然光透天井而下,运动场、图书馆和艺廊中、铁路公路通讯网络无一不备。
这位于地下一六七英呎的城市,将不浪费一吋的地皮。「大深度地下」于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付诸行动;地下城有地铁、办公室、购物中心和二十四个大众休闲中心;但最少地下建筑物已证实较不易为地震摧毁。
日本正研拟在东京湾,根据古代诺亚方舟故事获得的灵感,提出停泊具备都市中枢功能的大型船只的计划。这项计划就仿旧约圣经诺亚方舟故事,名为「诺亚计划」,大方舟中具备办公大楼、大饭店、会议中心、购物中心和体育设施等功能的三万五千吨级邮轮,利用通讯卫星和国内外保持联系的金融中心,可驶往近海或远洋,造价需新台币约六十亿元。
香港一个革命性的海底多层停车场计划,基本上是一座防水的钢质沈箱,由四根钢筋水泥柱支撑,并以石块增加重量,入口则由最接近的干道挖掘隧道通达。一座四八○个车位的三层停车场,五十年之内保证不会腐蚀,所需经费约两千万美元。
以上四则地上地下,海上海中的城楼,新点子的构想,可惜它们非永久性,有地震天灾,只几十年腐蚀,正如古代繁荣的罗马城、巴比伦今日何在?耶路撒冷城是锡安神的城,是永久长存的。
——林政杰《诗的讲章》
【】
「我的泉源都在你里面。」
一切清新的泉源,永久的清新!这是我们的分。我们要每日住在基督里面,时刻存着信心,借着圣灵的恩典,不再需要努力。在我们内里有泉源,源头是在神里面,水泉自然的、恒久的、丰盛的涌起,最后流到周围的旷野。
在你的爱中需要清新的水泉吗?往年的收获已不能供应今天的需要。你需要新的热心、温和及兴趣,你应以信心与祈祷加深你与神的联合。祂在你里面成为活泉、直涌到永生的爱。
在你真理的认识方面需要清新的泉源吗?你常在教导的能力上需要充实,不至于用尽。如果你保持内心向神开放,必恒常得着圣灵的滋养。你就知道神的思想会丰盛地临到你,每早晨都是新的,新鲜如水泉。
在你属灵生活中需要清新的水泉吗?这是祂的恩赐,因为我们在肉身活着,不再是属自己的,乃是属神的。基督在我们里面,是生命的盼望与泉源。祂所要的是通道与岩石沙土中的空隙,就可注入水泉,在阳光之下,使我们涌起。我们称颂主,因为祂永远是复活与生命。
──迈尔《珍贵的片刻》
【诗八十七篇 锡安山并不巍峨险峻,何以这样出名?】
锡安(圣山 耶路撒冷 )和它的圣殿代表了未来信徒的群体。这首诗预见到了在中描述的神的圣城。在那里居住的荣耀将给予在羔羊生命册上有名的人。这一美好群体的形成和存在是神的恩典。人怎能拒绝神邀请我们参加这庆典呢。
――《灵修版圣经注释》